您好,欢迎来到u赢电竞官网

技术交流

u赢电竞官网

技术交流
  • Service line

    0755-29824687
  • Service line

    0755-29824683
  • Service line

    0755-29824684
  • Service line

    0755-29492766
  • Service line

    0755-29491366
  • Customer

    0755-29824689

技术交流

首页 > 技术交流

双十一调查|被严管之下的物联卡:电商滥售隐患重重

来源:u赢电竞官网    发布时间:2023-12-13 19:17:40

  “9.9元100G流量、0月租、随充随用、永不限速。”你是否也会为这样的“物美价廉”所心动?今年“双十一”电商购物节活动前夕,澎湃新闻()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在淘宝、拼多多等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的所谓流量上网手机卡,实为“物联卡”。按卖家提供的教程激活并预充购买套餐后,遭遇商家跑路,充值费用打水漂的情况。

  记者在京东、淘宝平台上随机搜索,有购买使用的消费者直接点名商家出售的流量卡,实为物联卡

  物联卡作为物联网的核心载体之一,目前被大范围的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医疗、车联网、智能穿戴设备等需要无线数据传输的智能终端设备,但各大运营商仅支持企业客户办理,不对个人用户销售。近年来,有关部门接连出台相应法规文件,对物联网卡行业“拉闸限电”。公安部网安部门也持续部署“净网”“断号”等行动,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物联卡”在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也均被明确列为禁卖商品。但记者调查发现,为了逃避监管,不少商家在销售时玩起了“文字游戏”。与此同时,仍有大量“卡贩子”在等社交平台伺机揽客,已实名好的物联卡可随意购买。一位从事反电信诈骗工作多年的公安机关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物联网卡流向社会主要存在两个隐患,一是流量限制技术不成熟,被人破解后会变成无限制上网卡;二是伪实名制的问题,和普通电话卡流量卡一样,如果犯罪分子用这种卡作案,公安机关追查成本非常高,难度非常大。河南邯郸的张先生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反馈平台()反映,九月中旬他在拼多多平台首页刷到一款流量上网手机卡,售价9.98元,月销超过10万件,该店铺内还有多款相似的手机卡在售。

  他表示,当时该商品页面介绍,购买这款流量卡后,每月只需充值9.9元即可享用100G流量(包含定向及非定向流量),随充随用,不限年限。使用超过6个月后,该卡还能从纯网卡自动变成电话卡,可随时拨打电话。澎湃新闻记者看到,该商品主图上印有“中国移动”标识,并写有“移动爆款卡”“全程不限速”“永久售后”等字样。下单没几天,张先生就收到了快递,包含一张实体手机卡和一张二维码打印纸。澎湃新闻记者实测后发现,这张卡在外观上和普通手机SIM卡相似,但实际上却是一款物联卡——这是由三大运营商向物联网企业用户更好的提供的一种智能连接服务,采取了专用号段和网元设备,能轻松实现收发短信、无线数据、语音等基础通信服务。中国移动官网上明确显示,目前移动物联卡仅支持集团客户办理。中国移动官方客服向澎湃新闻表示,企业用户采购物联卡需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文件,经办人需持本人身份证,非企业法人需提供单位授权证明。记者扫描张先生提供的二维码看到,激活这款物联卡大致有三个步骤:首先要在一个名为“无限极通信”的物联网管理平台上注册账户,上传身份证照片完成实名认证;随后登录该账户获取物联卡的卡号及ICCID(Integrate circuit card identity,集成电路卡识别码),按页面提示,跳转进入中国移动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官方微信小程序“中移物联卡实名登记”,激活该物联卡并完成实名认证;最后,重新登录前述第三方管理平台账户主界面,在一个左上角标有“中国移动”的个人账户页面进行充值及余额查询。张先生激活该卡并按要求首充120元话费后,账户页面显示该卡余额为110.1元,但始终处于停机状态。张先生联系该店铺客服,对方“已读不回”。他还发现,该店铺已经下架了所有商品,“现在已经查无账号,原商品购买链接也打不开了。”澎湃新闻注意到,该店铺在拼多多平台上公示的网店营业执照显示其主体为“烟台百分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丹,营业范围包括电子技术研究开发等。但微信支付凭证显示,该笔话费的收款商户为“莱山区徒嫣电子经营部”——该经营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成立于2022年1日29日,个体经营者为张根生。同日,张根生还在同一大楼内成立了另一家“电子经营部”,同样提供电子批发零售等业务。张先生表示,他多次与拼多多官方客服协商沟通后,平台方退回了该笔订单及120元充值费用。同样遭遇店铺关门,商家跑路的情况,河北黄骅的何先生非但流量没用上,还白白损失了百余元。今年4月24日,通过搜索“流量卡”这一关键词,何先生在一家名为“希特网络”的淘宝店铺购买了一张联通流量上网卡,花费5.8元。页面介绍称每月充值9.9元可用100G流量,后期可更换套餐。收到卡后,他发现这实际上是一张物联卡,无法激活使用。

  何先生提供的截图显示,该店铺客服让他先在名为“昀熙网络”的微信公众号上充值套餐,并称5月2日完成实名认证后就能使用。当天,何先生订购了9.9元套餐并按要求充值了99元预付费。2日,何先生反馈仍无法实名使用,客服称当天将原路返回充值费用。仅过了一晚,5月3日上午,何先生发现该淘宝店铺已关闭,无客服售后,商品页面显示不存在。同时,该微信公众号也因用户投诉被平台判定“存在安全风险”而被停用。蹊跷的是,该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22年4月17日——就在何先生购卡前不久,认证主体为“深圳市光明区特吉速汽车维修部”,IP属地显示为“湖南”。而微信付款截图显示,该公众号关联收款商户为“海口龙华牧轩网络科技工作室”。工商信息显示,该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4月13日,经营者为马康顺,经营范围有互联网数据服务等。记者还注意到,今年5月9日和6月20日,因“执法部门无法通过个体工商户登记的经营场所及经营者住所获取联系”,海口龙华牧轩网络科技工作室和深圳市光明区特吉速汽车维修部已分别被当地有关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何先生表示,他先后多次向淘宝平台举报并反馈被骗信息,但淘宝客服称未见商家违规,无法处理。截至目前,何先生仍维权无门。“卡可能本身就被设定为停机状态,这就是‘割韭菜’呀,充进去就是他的(钱)了。电子商务平台上卖这些(卡)的店铺,一般活不过七天。卖得狠一点,三、四天就会被关店,因为现在线上严禁售卖。”对于前述两位消费者的遭遇,来自深圳的“卡贩子”汤皓(化名)直言,用低价吸引客户购买,要求首充后使用的情况很常见,“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一个微信名为“全国流量℡”的卡贩子同样表示,“那就是套路”。遵循国家相关规定,“物联卡”在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均被明确列为禁卖商品。以《淘宝平台违禁信息管理规则》为例,其明确规定禁售“集团卡,如物联网卡”。但该规定提示,商家能随硬件设备(如Mifi、车机、儿童手表等)赠送物联网连接服务,“但必须确保其所提供的物联网卡服务能满足手机淘宝物联网卡机卡绑定、实人认证等强制性要求。”但记者多日在淘宝、京东、拼多多、闲鱼等线上交易买卖平台上浏览发现,为了逃避监管,不少商家在销售时玩起了“文字游戏”,将物联卡包装成所谓的“纯流量卡”“纯上网卡”“大流量卡”。记者发现,不少消费的人在商品评价中上传了充值使用教程等照片,除了不同运行商的实名登录平台不同,操作的流程和前述两位消费者的遭遇如出一辙。差评显示,除了充值后不能用外,更有人直接点名店家出售物联卡。

  记者将被指出售物联卡的商品链接放入购物车后没多久,有的商品链接失效,也有店铺直接“消失”

上一篇:360借单拆解圈套套路
下一篇:广州探索非遗创新性 展现广府非遗之美